本报记者 张淑秋
本报通讯员 黄明照
2025年9月,根据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厦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对一起重大案件中依法扣押的52.6吨有色金属,按照法定程序拍卖后将钱款陆续返还受害人,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为了追踪涉案资金去向,我们创新应用了‘金析为证’,穿透上百万条资金数据,才查证了赃款被用于投资有色金属。我们第一时间赶赴外地固定证据,查扣追回涉案财物估值超过2亿元。”该案侦查员杜武日前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当前,新型经济犯罪日益呈现网络化、隐蔽化、资金交易数据海量化等新特征,打击过程存在资金追踪难、固定证据难、犯罪定性难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亟须一种高效、精准的资金分析与证据转化机制来提升司法效能。这起应用“金析为证”的案例就是厦门市公安局经侦部门近年来破局突围的成功实践。
统一规范标准
“金析为证”是“资金分析成果证据转化”的简称,核心目的是突破传统资金研判分析结果缺乏固定的证据属性和审查机制的局限,将资金分析成果以有标准、可审查、可质证、可采信的证据形态支撑审判工作。
公安部2025年印发《公安机关资金分析鉴定工作程序规定(试行)》等文件,明确将资金分析鉴定纳入公安机关法定鉴定范畴,系统性解决了资金分析鉴定证据属性以及专业机构、人员认证管理问题。厦门市公安局配套出台《厦门市公安局资金数据分析成果转化工作细则(试行)》等具体规定,通过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规范“金析”,有效推动“为证”,为“金析为证”的司法实践应用提供充分依据,全面保障了资金分析结果可回溯、当庭可质证的司法需求。
“涉案资金数据分析成果只有按照特定程序与技术方法,才能转化为具备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的刑事诉讼证据,并经法庭质证后使用。”厦门市公安局“金析为证”项目骨干民警王敏告诉记者,规范标准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资金分析这一厦门公安经侦部门优势技术手段向起诉审判环节延伸、向诉讼证据转变。
打造专业团队
走进“金模方”资金分析实验室,处处洋溢着浓厚的科技氛围和专业气息。
2024年以来,厦门公安将“金析为证”基础建设纳入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创建升级经侦支队“资金分析实验室”。该实验室分为中心案件受理、数据提取、综合检验等7大独立功能区,配备了资金数据分析鉴定专业系统设备,可实现对资金数据的委托、提取、清洗、检验、鉴定等全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办理。
资金分析能力与执法资格、数据建模能力一同被纳入厦门市公安局经侦部门素质强警工程,推报认证中级资金分析师12名、初级资金分析师28名,专门从事资金分析鉴定工作。这支专业性强、能打善战的资金分析高水平人才队伍,为“金析为证”侦鉴分离、规范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支资金分析专业队伍有个响当当的名称,叫“金溯”战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队员不但侦查研判经验丰富,还个个是“技术多面手”:有人擅长大数据建模,有人具备财务会计专业能力,有人熟稔金融行业政策,有人通晓税收、外贸、建筑工程知识。
近年来,“金溯”战队始终秉持“创新、求真、务实、高效”的理念,在“金析为证”之路上不断迈进、破题突围。2024年11月“金溯”战队对丁某某团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出具《资金分析报告》被写入法院判决书,不仅是福建省“金析为证”成果的首次落地,也标志着厦门公安资金分析技术从“辅助侦查”向“核心证据”的历史性跨越。
一年来,“金溯”战队先后制作了证据化的《资金分析报告》11份,累计节约司法审计费用近百万元,支撑罪责认定、挽回经济损失超2亿元。
凝聚司法合力
要让资金数据说话,先得让理论基础立住。这需要扎实的理论研究和司法案例支撑。
2024年11月,厦门市公安局与厦门大学合作共建“资金分析研究基地”,警校双方开展了“警学研练产”全面合作,特别是围绕“数据科学+财会专业知识”兼容发展主线,在“金析为证”理论逻辑研究上,持续贡献厦门智慧。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围绕资金分析成果转化法律实务,也进行了反复研讨、反复论证,增进司法协同,形成统一认识。厦门市公安局还建立“分析师+侦查员+案管员”全办案周期复盘会商机制,助力资金分析鉴定深度赋能全警实战。
在7月“论剑2025”全国公安经侦部门比武练兵活动中,厦门市公安局资金分析师苏志超与侦查员柯伟杰斩获赛事二等奖。比赛中,研判的线索多次出现中断,团伙关系深度隐匿,他们灵活应用自主创新的“智汇”资金穿透分析技战术,硬是从1000多万条复杂资金链路中抽丝剥茧,研判出20个以游戏点卡销售为幌子从事非法资金跨境汇兑的“地下钱庄”犯罪团伙,并为定罪量刑固定了证据,充分彰显“金析为证”对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关键价值。
“对经济犯罪来说,账户就是犯罪现场,资金数据就是DNA,我们运用‘金析为证’孜孜以求的目标就是让资金数据赋能司法实践,让公平正义更可感可及可见。”厦门市公安局“金析为证”相关负责人、经侦支队副支队长林国辉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