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法治频道

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夯实平安根基 传递法治温度

发稿时间:2025-11-08 12:04:00 来源: 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宋学鹏 王莹

  良法固根本,善治护民生。

  今年9月1日,《福建省平安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写入总则条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平安建设中的痛点难点,助力打造平安福地和法治高地。

  福建是全国较早探索开展平安建设的省份之一,工作基础好、群众认可度高。进入新发展阶段,福建政法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加大民生领域执法司法保障,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矛盾纠纷,以法治力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

  绘就平安和谐画卷

  在茶香萦绕的闽北群山叠翠间,南平因地制宜,将“吃茶”这一烟火气十足的传统文化习俗运用到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探索出极具地域特色的“吃茶话事”工作法。

  “分布在各个综治中心的‘吃茶话事’点,让群众有地方‘把茶泡开、把话说开、把心结打开’。”龙岩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绵延千里的闽东海岸线上,宁德市将法治基因融入海洋治理,设立海上综治中心,构建法治服务矩阵,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海上枫桥”模式,实现“海上事,海上结”,破解涉及4.46万平方公里海域、60万海上从业者的治理难题。

  “综治中心是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有力举措。”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石好勇表示。

  福建省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鲜明特征,围绕矛盾纠纷调处“最多跑一地”目标,以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科学设置服务窗口和功能分区,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今年3月,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福建厦门召开后,全省各地在推进规范化建设上持续发力,结合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将本地区矛盾纠纷全部纳入综治中心“视线”范围内,对每一件矛盾纠纷“一盯到底”,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通过广泛开展集中性宣传活动,“群众有矛盾纠纷就找综治中心”蔚然成风。

  苍霞新城是福州市首批棚屋区改造的安置房社区,在新一轮改造提升中,面对群众反映的水电管网设施陈旧、公共停车位不足等问题,福州市台江区法学会依托基层服务站点,选派多位法学专家参与项目论证,就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向项目组提出专业意见,并通过释法说理,让这里的居民成为改造提升项目的“明白人”。

  福建省法学会着力构建功能优化、运行高效、特色鲜明的基层服务站点体系,推动基层服务站点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发挥“智囊团”“人才库”作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平安福建、法治福建建设探索有益经验,打造服务地方法治实践“八闽样本”。

  福建省发挥优良传统,坚持走好信访法治化路线图,通过“开门接访”深化制度、“进门约访”化解积案、“登门走访”困难群众、“上门回访”未结事项等方式,推动在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协调解决矛盾纠纷。

  同时,福建省着力打造“信访工作法治化大数据平台”,联通全省8581家机关、单位用户,实现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全流程“闭环”管理,为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筑牢高品质生活基础

  今年5月,漳州市公安局漳州110支队(以下简称“漳州110”)路面警组接到漳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令:一团伙在省外实施盗窃后潜逃至漳州。“漳州110”迅速出动3组警力抓捕,并组织空地协同排查。半小时后,抓捕组根据警航组传来的关键线索,将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1990年,“漳州110”引领全国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快速反应机制,实现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功能的有效整合。近年来,“漳州110”不断在“快”字上做文章,建立精细化巡逻接处警机制,深化拓展应用互联网等多维接警模式,打造“全域110”立体巡防体系,最大限度追求守护平安“再快一秒”。

  5年来,福建政法系统紧盯群众“心头事”,对电信网络诈骗、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亮出“硬拳头”,在就业教育医疗、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民生领域推出“暖服务”,给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添分量”。

  福州两级法院围绕劳动报酬、抚养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群众关切案件,加强与公安、税务、银行等部门及异地法院的协作配合,用足、用活、用尽执行措施;平潭法院聚焦涉民生案件,推进“执行警务化”机制,确保财产既“查得到”也“控得住”;宁德法院聚焦“缉车行动·联动执行”“温情守护·民生执行”“智慧司法·创新执行”三大主题,充分发挥交叉执行制度效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今年8月底,一场为期百日的“八闽‘执’击 惠民安商”专项行动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统一指挥下正式启动,各地法院剑指难题,“执”民之所急,“行”民之所益,织密民生权益司法“保障网”。

  福建是全国首批试点启动检察公益诉讼实践的省份之一。全省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聚焦市井烟火和特殊群体,通过部署开展“食药益路行”等专项监督,加大涉妇女权益、教育权益、校园安全等案件办案力度,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扎实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等举措,更好守护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数字跑出便民加速度

  近日,福州市民王先生在手机上登录“闽政通”App,进入“闽执法”页面,不到1分钟就查到自己是否接受过行政处罚,还能看到相关案件详情。

  “不用打电话、不用跑部门,手机一点,整个执法过程一目了然。”王先生说。据悉,如果对处罚结果有异议,当事人无需提交纸质申请,通过平台“一键复议”功能即可发起行政复议,还能通过“在线找法”功能查询相关法规、向智能客服咨询问题,维权路径清晰又便捷。

  如此好用的“闽执法”平台,就是由省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的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该平台覆盖全省48个执法领域、3893个执法主体,通过打通执法全链条电子化通道,创新推出“片区联合执法”“综合查一次”机制,从根本上破解检查扰企、执法扰民难题。

  随着“数字福建”战略的深入推进,福建政法系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数字技术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释放法治动能。

  福建打造全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打通了公安侦查、检察起诉、法院审判、刑罚执行全流程数据链,实现案件“一次录入、全程共享、闭环管理”。同时,开发智能文书生成、类案推送、风险预警等功能,把办案规则嵌入系统流程,用“数字刚性”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今年9月30日,又一个具有福建辨识度、彰显政法特色的亮点品牌——福建综治大数据平台正式开通上线。该平台不仅实现了化解矛盾纠纷相关职能部门横向联通、省市县乡村纵向贯通,还面向群众开通“闽政通”应用入口,诉求反映、进度查询“指尖可办”,实现群众“少跑腿”就能“办成事”。

责任编辑: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