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法治频道

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扫码入企”有事服务无事不扰

发稿时间:2025-09-27 09:29:00 来源: 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根据检查清单,牵头组织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等执法部门,对全市9家娱乐场所开展高效协同的“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

  霍尔果斯市司法局全程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能,邀请行政执法监督员对检查活动全流程监督,确保检查依法规范、高效有序。

  接受检查的天裕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检查计划公开透明,检查时间集中明确,一次查清所有项目,大幅减轻了我们的迎检负担。”

  9月24日,《法治日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获悉,今年以来,新疆聚焦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通过听诉求、强公开、畅渠道等多项举措,以“无事不扰,有呼必应”为导向,精研方向路径,通过非现场执法、部门联合执法、数字赋能执法检查等务实有力措施,确保行政执法行为于法有据、精准高效,减少涉企检查频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问需于企架起“连心桥”

  近日,和田地区于田县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邀请制造业、服务业、小微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负责人,围绕行政执法检查频次、检查流程、结果反馈等问题畅所欲言。

  座谈中,各企业负责人提出减少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等意见建议10余条。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回应企业关切,逐一登记梳理合理诉求,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为后续规范检查工作明确方向。

  8月8日,阿勒泰市司法局也联合市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举办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政企座谈会。为精准掌握企业诉求,会议还组织了问卷调查,重点收集企业对执法透明度、服务效能等方面的评价与期待。

  “这种面对面交流太及时了,问题有人答、建议有人接,感觉心里更踏实了!”阿勒泰市某超市负责人说。

  会后,主办方为每位参会代表发放法治大礼包,内含行政执法监督服务卡、行政复议指南及民法典涉企实务手册等材料,方便企业随时查询法律知识、监督执法行为。

  近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司法局专项工作专班深入辖区重点企业,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交流宣传活动。

  执法人员是否出示证件、处罚决定是否说明理由……工作人员通过发放《涉企行政执法满意度调查问卷》,聚焦企业关切,收集企业对执法部门的评价和建议,为后续精准整改提供数据支撑。

  据了解,新疆司法厅已先后两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交流会,针对涉企检查频次、检查流程、结果反馈等方面听真声音、挖真问题,出台了《自治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指引》,从规范检查管理、严格检查实施、加强检查监督三个方面细化13项具体措施。

  新疆各地通过座谈会、推送投诉举报渠道、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等形式,搭建了政企良性互动平台,为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提高服务质效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助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据统计,自今年4月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以来,新疆已开通106部热线电话、82个专用邮箱,发布118条线索征集公告,召开93场企业家座谈会,1500名律师深入2500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结合2023年至今的19.7万件执法案卷专项评查,同时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建立协同机制,全面筛查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

  “综合查一次”企业更安心

  从今年2月开始,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住房和建设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应急管理局、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8个行政执法部门,每月20日至25日有了一项新任务——在安排部署下个月执法检查任务的同时,向区司法局报备《白碱滩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月度报备表》。与此同时,全区其他18家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本部门下月执法安排,向8个行政执法部门申报联合执法事项。

  据介绍,此举看似增加了执法部门工作程序,实则指向一个目标:减少涉企检查、提高执法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博湖县建立“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后,优化整合26个部门26项执法事项,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现在各单位组团来检查,不到一小时就结束了。”博湖县蓝翔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小庆说,新的执法方式让企业能够放心干事、专注发展。

  博湖县司法局负责人介绍说,推行“综合查一次”以来,检查频次同比减少69.97%,共排查隐患178个,同时跟进指导整改工作,惠及经营主体107家。

  自治区各执法部门积极探索推行非现场执法、跨部门联合检查、“综合查一次”、分级分类监管等举措,优化涉企行政检查方式,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疆各级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检查次数同比增长85.88%,现场检查次数同比下降22.48%;市场监督管理领域检查次数较去年同期减少5954户次;应急管理领域检查次数较去年同比下降28.24%;文旅领域检查次数较去年同期减少2.44万次。

  同时,自治区各执法领域坚持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视情采取“书面承诺+限期整改”替代处罚,以跟踪帮扶机制引导企业与帮扶单位“同题共答”整改到位。

  “扫码入企”执法更透明

  如今在新疆,频繁检查、多头执法、随意监管等困扰企业的难题,正被一个小小的“检查码”破解。

  今年以来,新疆多地陆续试水,以“扫码入企”让“有事服务、无事不扰”落地见效,成为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的有力工具,也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5月30日,克拉玛依市“扫码入企”软件正式亮相,在市区两级全域使用。7月初,克拉玛依市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借助该平台对克拉玛依新科澳石油天然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检查,市司法局同步进行伴随式执法监督。执法人员扫码获取信息,实时上传检查音视频、执法文书及结果,流程高效规范。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次检查体验非常好,接待时间缩短40%以上,让我们感受到有温度的监管。”

  今年以来,和田地区推动近22.13万个经营主体开展“扫码入企”,与信访、接诉即办中心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搭建“入企执法智慧监督”平台。执法人员入企前需扫码填报企业名称、检查事项、人员信息等,实现“事前报备、事中留痕、事后评价”全流程监管。

  “扫码检查全程透明,企业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童刚平表示。

  新疆某医用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飞扬告诉记者,作为昌吉州、呼图壁县行政执法监测点,去年,该公司接受各类执法检查22次。今年,根据年初“扫码入企”端推送的检查计划,公司全年接受综合行政执法检查次数只有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

  曾经,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存在随意性强、频次高、标准不一、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既加重企业负担,也影响执法公信力。“扫码入企”实现执法检查全程留痕,确保行为可追溯,有效杜绝了“口袋案”,形成对执法部门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约束机制,使涉企检查真正“在阳光下运行”。

  新疆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既是监管手段也是服务窗口,新疆将持续以“严”的要求和“实”的举措贯穿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全过程,实现监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不断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切实消除企业顾虑,构建“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精准高效监管新格局,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长效化推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成果落地落实,助力各类企业在新疆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