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法治频道

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法治守护“春天的事业”

发稿时间:2025-05-21 10:11:00 来源: 法治日报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

  5月16日在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近年来,在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关心、帮助下,在法律政策的保障支撑下,越来越多残疾人勇敢克服困难挑战,积极追求人生梦想。

  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多位“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听他们讲述勇攀高峰的奋斗经历和扶残助残的暖心故事。

  推进融合教育

  在大会上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的黄莺,是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的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从2015年到2025年,黄莺从一名特殊教育的学生成长为融合教育的受益者,见证了法律政策对残疾人的托举,亲历了社会对残疾人认知的温暖升级。

  2015年,黄莺成为宁夏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学生,以高出当地理科一本线85分的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

  迈入大学校园的黄莺,依然要面临不少困难。比如,市面上几乎没有盲文版大学教材;看不见黑板,课堂板书对她形同虚设。

  幸运的是,黄莺遇到了很多热心人。每学期开学前,辅导员会提前联系任课教师获取书单,帮她将纸质教材邮寄到专业机构扫描成电子版,再通过读屏软件让她学习;考试时,学校专门为她准备电子试卷,允许她用电脑作答并延长考试时间。与此同时,黄莺以非凡的毅力追逐梦想。高等数学课上,因读屏软件无法识别数学符号,她在志愿者学姐一道题一道题口述讲解下,硬是抄写了300页盲文笔记,以97分的期末成绩为这门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科期间,黄莺以3年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二保送为本校的硕士研究生。

  黄莺圆梦的背后,是法治的有力支撑。2017年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提出“积极推进融合教育”,要求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提供合理便利。武汉理工大学在当年成为全国融合教育试点高校之一,黄莺成了这场改革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近年来,黄莺也在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作为宁夏盲协的一员,她负责开展“黑眼睛读党史”活动,组织盲人朋友用听读方式学习;作为自主生活培训导师,她参与视障者生活重建项目,教他们如何使用手机电脑、如何走出家门、重建自我认同。

  10年来,黄莺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看不见’,是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困难;‘什么都能做’,则是我们选择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宣言。”

  架起信任之桥

  投身助残事业多年的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红岩派出所教导员何巧,在大会上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何巧的工作地点在歌乐山下,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有一个“特殊”的社区——磁建村。这里曾经有一座用于保障听障人群就业的福利工厂,工厂转型搬迁后,就地安置了近200名听障群众。

  初到社区工作时,何巧非常不适应,面对听障群众,常常敲不开门、见不到人、说不上话。这让她意识到,要想服务好听障群众,必须学会手语。于是,何巧开始疯狂学习手语,向听障人士请教,找教材、视频自学,参加手语培训班。在一年多的学习熟悉后,何巧基本掌握了手语,这时她才感觉到,自己真正走进了听障群众的生活。

  有一次,有电视台的记者到社区采访,听障人士傅燕挤到摄像机前,用手指着何巧,边比划边用不流利的口语努力地说,“她是我的家人”。这是何巧第一次听到傅燕在人前发出声音,当时就红了眼眶。

  2019年,在市局和分局关心下,何巧与同事创建了“巧姐无声警务室”。这里不仅是办公场所,更是听障群众的“家”。他们在此学习法律知识、咨询难题、围坐聊天。2022年,他们又成立“无声警务宣讲团”,带领民警和听障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用手语普及反诈、禁毒知识。

  对于残障居民的期待,何巧用一次次扶残助残行动答复:“有困难,记得找何巧。你说的,我都懂。”

  提供稳定就业

  近年来,众多爱心助残群体认真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平凡善举传递爱与希望。

  就业渠道不足,是残障群体面临的显著困难。2018年,小米集团率先在人工智能领域开放残障就业岗位,稳定运行至今,共有50位残障人士成为小爱同学数据标注员。

  “从个人发展来看,这个岗位为残障人士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与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从社会层面看,有助于消除对残障人士的歧视和偏见,为更多企业探索包容性岗位提供了可复制样本,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公平、多元的就业机会。”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屈恒说。

  在给残障人士提供“一份稳定的就业工作”之余,小米集团还致力于打造“一部支持无障碍的手机”和“一套便利的智能家居”。如今,小米手机已全面支持视障、听障、肢体障碍用户,并率先推出多个无障碍功能,如实时字幕、小爱通话等文字语音实时转译功能,以及环境音识别功能,满足障碍用户日常信息获取及决策需求。

  近年来,包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打造以儿童康复为主、兼顾成人康复的专业服务机构,配置听障部、培智部、肢体康复部、孤独症部、康复医院“四部一院”,儿童康复功能完善。制定实施“春天摇篮”守护计划,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将残疾儿童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两万元,救助年龄扩展到0至10岁,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康复救助2000余名残疾儿童,实现“应救尽救”。

  包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21年以来,康复中心日均服务残疾儿童300人以上,康复质效逐年提升,截至目前,康复有效率达98%以上,入园入学率达80%以上,较5年前提升了20个百分点,服务规模及效果居内蒙古自治区各残疾人康复机构之首。(蒲晓磊)

责任编辑:田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