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楠特
近年来,我国实施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政策,助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瞄准政策红利,通过拆分经营、隐匿收入、虚假纳税申报等手段骗享税费优惠。近日,安徽、新疆、辽宁大连等地税务部门依法查处并曝光3起通过拆分经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偷税案件,引发广泛关注。
从公开曝光的案件细节看,不法分子的手段隐蔽且性质恶劣。以安徽这起案件为例,涉案人员盛某向亲戚、朋友借用身份证,成立了85家个体工商户,除前期为某纸业公司补开发票外,后期开票金额均控制在每家每季度不超过30万元增值税起征点,借此骗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优惠。这种“化整为零”式的操作,看似“精明”,实则都被大数据记录下来,税务部门循线追踪,揭穿了不法分子的伪装。可以说,案涉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法规,导致国家税收流失,侵蚀税收公平的基础,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而且严重背离政策帮扶小微企业的初衷。
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政策,是国家基于宏观经济调控与扶持经营主体而发出的“政策红包”,每一分红利都凝结着国家对企业的关怀与支持。企业拆分经营骗享税费优惠,本质上属于偷税行为。对此,税务部门依法查处并曝光相关案件,既对不法分子形成了有力震慑,也进一步传递出严监管的鲜明信号。案件的查处充分说明:在大数据赋能监管的当下,税务部门对异常纳税行为的识别能力大幅提升,任何异常波动都将被“数据慧眼”精准捕捉,任何税收违法行为都无法逃脱严密的监管网络,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市场主体的基本义务。税费优惠政策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善意容不得丝毫曲解和亵渎。税务部门要持续强化税收监管与稽查力度,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发挥实效。各类经营主体应当深刻认识到,依法纳税、合规经营是自身稳健发展的基石。唯有恪守法治底线,强化依法诚信纳税的自觉,合法合规享受税费优惠,才能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