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6日电(记者张翼)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2024年全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情况》显示,全国海关积极服务于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持续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保持打击进出口环节侵权行为高压态势。2024年全年,共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5.32万次,实际扣留侵权嫌疑货物4.16万批、8160.51万件,共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权利人通过海关保护维护自身权益。
2024年是中国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30周年。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执法涉及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多个知识产权类型。2024年,全国海关共扣留涉嫌侵犯商标权货物4.13万批、7639.01万件,分别占扣留侵权嫌疑货物批次、数量的99.5%和93.57%。专利权、著作权保护成效逐步显现,共扣留涉嫌侵犯专利权、著作权货物24.9万件和499.59万件,同比分别增长71.33%和393.61%。
以扣留批次统计,服装鞋帽、电子电器、皮具箱包等货物依然占据前三位。出口环节仍是全国海关执法保护的主战场。2024年,全国海关共在出口环节扣留侵权嫌疑货物4.12万批、8033.37万件,分别占全部扣留批次和数量的99.17%、98.41%;进口环节扣留侵权嫌疑货物345批、130.15万件,同比分别下降34.16%和26.52%。主要新兴业态执法效果明显。随着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领域执法连续多年呈现增长态势。2024年,全国海关共在跨境电商渠道扣留侵权嫌疑货物2.53万批、2027.38万件,跨境电商渠道执法在扣留批次上成为2024年全国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扣留批次最多的执法渠道。
4月23日,海关总署公布2024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分别为:深圳海关引入技术调查官查办侵犯专利权光伏设备案;上海海关查获侵权外贸“新三样”产品系列案;杭州海关启动重大案件快速反应机制行刑衔接查获侵权钻头案;厦门海关筑牢“入口”防护网查获侵权调味品系列案;北京等海关推动一体化保护护航文化创意产品“出海”案;广州海关查获进口侵权体育用品系列案;黄埔等海关高效协同查获转运侵权运动鞋案;青岛、宁波海关查获出口非洲国家侵权货物系列案;成都、乌鲁木齐、拱北海关查获跨境电商渠道侵权货物系列案;南京、天津、大连海关准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三)》系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