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反腐是反腐败进入深水区的必然选择
发稿时间:2025-04-12 12:56:00 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网
法治日报记者 陈磊
近日,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罗斌、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艺术交流处副处长韦立同一天被执纪审查。消息一经发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近年来已有多名文艺界领导干部被查,例如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陈丽云、沈阳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董亲学、星海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王秀明等。
受访专家认为,文艺界腐败不但伤害文艺本身的纯洁性,而且会对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造成精神污染,还会导致人们社会价值的认知紊乱。文艺界多名领导干部被查,是文艺反腐的必然结果,而文艺反腐也是我国反腐败进入深水区的必然选择。
专家建议,文艺反腐,既要精准打击重点人群和关键人物,揭开隐藏在文艺背后的腐败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又要建立健全文艺界权力监督制度,推进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铲除“潜规则”盛行的土壤,营造良好文艺风气。
反腐风暴刮向文艺界
4月4日21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舞蹈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接受审查调查。
罗斌,“60后”,2021年2月当选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一届副主席。根据公开信息,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舞蹈诗剧《鹤鸣湖》(编剧)等。
同一时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被执纪审查。
冯双白是“50后”,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一届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他先后创作了《水浒》《花木兰》《大禹》等多部舞剧、舞蹈诗作品。
不久后,安徽纪检监察网发布信息称,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艺术交流处副处长韦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几个月前,文艺界还有一名领导干部被执纪审查——2024年12月,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陈丽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1968年出生的陈丽云是国家一级演员、宁夏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党的二十大以来,已经有多名文艺界领导干部被执纪审查: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范晋国、沈阳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董亲学等。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同一天发布3条文艺界领导干部被查信息“令人震惊”,结合此前查处的文艺界领导干部信息,一方面说明我国对文艺腐败动真格了,着力切除文艺领域的腐败“毒瘤”,铲除文艺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另一方面传递一个信号,文艺领域的腐败问题,正成为反腐败的重点和新方向。
“从中央当前整体反腐败布局来看,反腐败聚焦三个‘重点’,即重点对象、重点问题、重点领域,文艺腐败属于重点领域,也是反腐败进入深水区的一个必然选择。”庄德水说。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廉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剑波看来,针对文艺界的反腐败,既体现了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一体推进“三不腐”,实现腐败治理的无死角、全覆盖;又对文艺界目前存在不良风气给予警示作用,回应社会关切。
他认为,中央着手治理文艺界的腐败问题,意味着这个领域将迎来更严格的监督执纪。
文艺腐败有其特殊性
出生于1958年的苏孝林,曾是国家一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推出一系列经典作品,如大型舞蹈诗《西出阳关》、大型舞剧《大梦敦煌》等,尤其是《大梦敦煌》,有“兰州名片”之称,曾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等舞台艺术类国家级大奖。
苏孝林于2021年4月退休,2023年8月被开除党籍。当时的通报称,苏孝林毫无敬畏之心,背弃初心使命,长期破纪违法。违反组织纪律,在职工选拔和录用中为亲属和特定关系人提供帮助;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特定关系人谋利等。
记者梳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信息发现,文艺领域腐败与其他领域腐败具有许多共性。例如,沈阳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董亲学违反组织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星海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王秀明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等。
在庄德水看来,文艺领域的腐败有其特殊性,比如,利用文艺资源、文艺权力、文艺考级等牟取非法利益,这也是文艺界所特有的腐败问题。文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自身无关腐败,但如果文艺与权力、利益结合后,成为一种可资交换的腐败资源。这些交换的背后,其实质是以权谋“艺”或以“艺”谋权。因此,文艺界容易被抹上功利的色彩而成为一个“名利场”,易发多发腐败问题。
“原因有二:文艺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领域,文艺生产处于一定垄断状态,文艺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容易形成特殊的小圈子;文艺权作为一种公共权力,理应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但在一些领域,文艺界一直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管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庄德水说,与一般领域的腐败现象相比,文艺界腐败的危害显得更为严重,不但伤害文艺本身的纯洁性,而且会对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造成精神污染,还会导致人们社会价值的认知紊乱。
据王剑波观察,文艺界的腐败形式高度隐蔽。社会公众对于文艺界人士的认识往往集中在文艺作品的展示层面,对于文艺活动背后的运行机制知之甚少,往往以行业“潜规则”“人情世故”理解文艺界存在的腐败现象。此外,文艺活动的商业交易形式较为隐蔽,文艺作品制作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腐败风险。
“文艺界管理工作也存在制度漏洞。由于文艺界腐败形式的高度隐蔽,现行监督机制难以对腐败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有领导岗位的文艺界权威人士容易利用自身职务上的便利与业界的权威话语权,进行权力寻租。”他说。
切断以权谋“艺”通道
在受访专家看来,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界人士需要正本清源,坚守文艺阵地,拒绝腐败行为对文艺事业的侵蚀。
庄德水认为,从治标的层面看,应精准地盯住重点人群和“关键少数”,执纪监督不留死角和盲区,破除文艺界内部的小圈子问题等,加大执纪监督力度形成震慑。
“从治本的层面看,应该建立健全文艺界权力监督制度,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推进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让文艺权力的运行处在阳光之下,比如文艺界的重大项目、重要资源的配置,应向社会进行公示,在运营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他说。
在他看来,当前的文艺管理体制需要进行一场改革,运用改革的精神破解文艺腐败滋生蔓延问题,用改革营造良好的文艺环境和政治生态,让愿意从事文艺的工作者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还要用改革的方式破除当前“潜规则”盛行的土壤,切断以权谋“艺”的通道,营造良好文艺风气。
王剑波认为,文艺行业也应该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一方面,制定行业规范,完善文艺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当定期对本协会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通报业内腐败案例,全面提高文艺从业者的廉洁法治素养。
“对文艺活动以及商业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定期信息公示制度,确保各项活动的各个环节公开透明。对于荣誉奖励评选流程信息进行全过程公开,接受外界媒体以及公众的监督,确保评选活动公平公正等。”王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