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法治频道

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让“法治进校园”变成“法治在校园”

发稿时间:2025-09-14 13:05:00 来源: 法治日报

  □ 王成霞

  秋风送爽,新学年如期而至。开学第一天,我又一次站在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路实验学校的礼堂里,面对近千名初中生,开始了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

  作为一名来自检察院的法治副校长,我以办理过的真实案例为蓝本,虚拟了与台下学生年龄相仿的“16岁小帅和13岁小美”的故事,为同学们深入剖析了“拉车门盗窃”“转化型抢劫”“性侵害”“网络诈骗”及“两卡犯罪”等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类型。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法律不是遥远的条文,而是他们身边可知、可感、可守的行为准则。

  “小美望风,小帅偷钱,事后还动手——他们犯罪了吗?”“两人自愿发生性关系,小帅是否犯罪?”“小帅诈骗,小美提供银行卡,流水150万——这又是什么罪?”课堂上,我提出的问题引发同学们争相举手、积极回应。那一刻,我似乎看到法治的种子正在同学们心中悄悄发芽。

  这不仅仅是一堂法治课,更是我和其他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同事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23年12月受聘成为法治副校长以来,我跟同事们一起定期走进校园,开展法治宣讲、协助学校落实保护责任、参与纠纷调解,努力让法治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我始终认为,法治教育不能仅靠一两次讲座,而要真正“驻”进校园。我和同事们不仅讲课,还参与修订校规、处理学生欺凌事件、提供法律咨询,推动实现从“法治进校园”到“法治在校园”的转变。

  2024年,我参与调解了一起学生冲突。两名初二男生因课间打篮球发生碰撞,言语争执迅速升级为推搡动手,其中一名学生胳膊擦伤,家长情绪激动,互不相让。接到学校求助后,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我没有着急批评孩子,而是将他们请到安静的会议室,让他们各自说出当时的经过和感受。一个孩子低头说“我当时太冲动了”,另一个嘟囔着“他先骂我的”,而我则耐心倾听。等他们情绪平复后,我从法律条文中关于欺凌、侵权的条款讲起,让他们明白肢体冲突不仅危害他人,更可能让自己陷入违法风险。同时,我分别与两位家长进行了沟通,帮助他们理性认识孩子间的小摩擦,用教育的方式代替指责。最终,两个孩子都认识到错误,互相道歉并握手言和。

  一位家长感慨道:“原来总教育自己孩子不能吃亏,今天才明白,真正的保护是教他们懂法明理。”事后,我协助学校建立了校园纠纷预警与调解机制,并对班主任开展了专题法律培训。这件事让我深深体会到,法治副校长的工作不仅是“讲法”,更是“育心”,每一起小纠纷的背后,都是一次法治教育的契机。

  从讲好“开学第一课”到讲法“每一天”,我和同事们始终坚守在法治校园建设的一线。今年以来,我院受聘的法治副校长们已开展法治宣讲30余场,受益师生超万人,参与处理校园纠纷5起。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愿继续以检察力量,守护每一棵“小树苗”在法治的晴空下茁壮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四级检察官助理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