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法治频道

首页 >> 法治观察 >> 正文

不让青少年为算法所“困”

发稿时间:2024-12-30 18:5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央广网客户端

  中央网信办等4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对网络平台不当使用算法导致的乱象“亮剑”。在该通知中,有关部门点出了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并明确提出“算法导向正确”“算法公平公正”“算法公开透明”“算法自主可控”“算法责任落实”等方面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算法在网络生态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资讯、视频类平台上,算法可根据用户行为习惯推送特定内容;在社交媒体中,算法则能通过绘制用户画像,使网民“人以群分”。对一名互联网用户而言,从“看什么”“听什么”到“聊什么”“买什么”,不论是被动接受信息,还是主动作出决策,处处都可能受到算法的影响。

  算法技术的普及应用,在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人被技术控制”的隐忧。这次“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正是为了聚焦网民关切,确保“技术向善”,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互联网深度介入当代青少年群体的成长过程。他们平时在网上接触、浏览哪些内容,如何与同龄人交流互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知识谱系、性格特质。只有为算法划清边界,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效能,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才能为青少年用户营造出一片安全、开阔、精彩、干净的“清朗”天空。

  其中,算法营造“信息茧房”,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尽管在没有算法的情况下,个体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陷入“信息茧房”,但算法频繁向用户推荐其偏好的内容,显然加剧了这一问题。青少年长期被同质化信息包围,会导致其视野变窄、思维受限。平台提升推送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是拆除“信息茧房”最直接的手段。

  算法高强度推送同质化、强刺激性的内容,还会造成用户沉迷、上瘾。面对短视频、直播等平台的“算法攻势”,许多成年人尚且无力抵抗,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更易丧失自制力,虚掷大把时光。对此,有关部门在这次行动中明确提出“严禁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用户沉迷”。互联网的魅力,从来不在于让人沉迷、上瘾,而是体现在给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

  除了深入整治“信息茧房”、诱导沉迷问题,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一些不法分子恶意利用榜单排序规则操纵榜单、炒作热点的行为,同样可能对青少年权益和健康成长带来危害。在此基础上,互联网行业也应对其设计和应用算法的思路有更深层次的反思,扭转一味迎合用户偏好,使用户趋于极化的倾向。

  技术没有善恶,但应用技术、管控技术的方式,必然存在正误之分、高下之别,直接决定着一项技术究竟是“向善”还是“作恶”。当前,互联网平台运用算法为用户推荐内容时,不时会推荐一些质量低劣、存在事实性错误或价值观偏差的内容,甚至是违法有害信息,对用户造成误导,让青少年掉进“内容陷阱”。在进行平台治理、优化算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向上向善的价值原则,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从而充分发挥技术的正向价值。

  如今,“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已经展开,社会各界不妨积极参与共建共治,一同为规范算法应用生态出一分力。对关注青少年权益的人而言,这项事业的意义无疑更加重大。相信随着相关治理工作不断深化,不当应用算法导致的乱象将得到有效遏制,算法技术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田昕禾